• 站内搜索: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渭南政法网首页 平安韩城网临渭政法网华州政法网华阴政法网潼关政法网富平政法网蒲城政法网白水政法网澄城政法网大荔政法网合阳政法网

首页华阴新闻 >正文

和美乡村处处景 幸福生活成色足

时间:2025-02-17 10:42 来源:渭南日报

徜徉在东秦大地,乡村山清水秀、景色宜人,随处可见“千万工程”生动实践留下的深深印迹。

在华州区南堡村,曾经的“泥水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平坦干净的柏油路……今非昔比,南堡村一跃成为国家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国家乡村治理示范村;

在合阳县方寨社区,樱桃产业托起“好钱景”,鼓足村民“钱袋子”;

在渭南高新区前进村幸福院公益餐厅,老人围坐在一起,享受温馨“食”光,80岁以上老人免费,70岁以上老人3元一餐……

山乡巨变,始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回眸2024年,渭南聚焦“一年强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作示范”思路,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不断提升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乡村振兴万千气象。2024年,全市53个村被确定为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

人居环境美起来

道路干净整洁,村屋错落有致,房前屋后井然有序……走进白水县西固镇四河村,一幅幅美丽的乡村安居图尽收眼底。

“现在的环境真好!村里干干净净、清清爽爽,人的心情也更好了。”“垃圾有了‘家’,专人清运不落下……”提及村里的变化,村民你一句我一句,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四河村是市级“千万工程”示范村之一。过去一年,四河村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扎实开展“周五美丽乡村建设日”活动、“五边四荒”整治行动,一改往昔,让村庄“颜值”与“气质”同步提升。“现在,四河村的每个自然村都配备了1辆垃圾清理车,每条巷道都配有生活垃圾桶,全村卫生清运公益性岗位人员有20余人。”四河村驻村第一书记周成斌告诉记者。

抬头见绿、移步换景,小而精的“口袋公园”,兜住了潼关县太要镇欧家城村村民的幸福生活。

去年,欧家城村因地制宜,把村里的2处闲置空地变成兼具运动健身、休憩娱乐等功能的“口袋公园”,推动村容村貌美丽蜕变。“公园建在‘家门口’,有健身步道,也有休闲亭廊,环境美了,心情更好了。”“有了这个小公园,我每天都可以来这里锻炼身体,非常方便。”村里人对新增的“口袋公园”十分满意,纷纷给予好评。

自实施“千万工程”以来,渭南从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入手,坚持以示范(重点)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垃圾收运处置率、卫生户厕普及率“三个100%”为重点,稳步推进“厕所革命”。同时,实施整村推进、后期管护提升项目,优先向示范村倾斜,力促卫生户厕普及率达到100%、每个示范村都有1座卫生公厕。

目前,全市示范(重点)村总体实现了基本看不到污水横流、基本闻不到臭味、基本听不到群众怨言;95.01%的自然村实现生活垃圾收运处置,推动示范村所辖自然村实现垃圾收集转运处理全覆盖;全市累计创建“五美庭院”省、市、县三级示范村533个、示范户21290户,带动示范村80%以上农户建成“净美庭院”。

发展产业“里子”实

一路走来,“千万工程”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入手,改变的却远不止于此:

正值春耕时节,临渭区蒲阳村村民李福来又忙了起来。一大早,他和家人来到地里,忙着给自家大棚覆膜、浇地,期待自己种的10亩西瓜能有个好收成。

自“千万工程”实施以来,蒲阳村积极争取资金,硬化村组道路7.8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30盏,村级基础设施进一步健全。

李福来也种起了大棚西瓜,年收入达到了20万元。屋里的两间竹竿房换成了“大平层”,足足有200多平方米。“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现在这生活,和城里没啥区别!”

蒲阳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积极培育“土特产”,开发西瓜酱、农家面粉、酥梨等6大类100多个农产品品牌,特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人均收入连续两年突破3万元,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32万元。蒲阳村先后获得“中国美丽休闲农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省第三批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级文明村”等荣誉。

“富在农家”,产业是基础。百村百面,生机无限。

在澄城县和家楼村的产业园内,村民韩晓莉正在自家大棚里查看西红柿的长势情况。她说,自从村上发展产业后,她建了2个温室大棚,收入比以前好多了。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我市在“千万工程”的实施中,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积极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2024年,全市共确定105个市级重点村,统筹资金11.08亿元,安排项目882个,为“千万工程”重点村创建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作为农业大市,渭南以乳制品、柿子、特色果业和粮油肉菜深加工4条全产业链发展为总抓手,突出“一村一品”,累计建成7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4个特色农产品优势区、4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有效带动示范村“村村都有1个主导产业”。此外,我市用活用好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有效途径,持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2024年,收入超50万元以上的示范村有27个,超100万元的达到12个。53个省级示范村中,有25个村的联农带农经营主体在5个以上。

创新治理铸“根子”

新时代的共同富裕,“烟火”和“诗意”均不可缺。渭南把乡村治理作为巩固党的基层政权、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的德政工程,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全面振兴。

我市聚力党建引领,实施“分类指导、争先进位”三年行动,扎实开展“五星”村党组织建设,推动所有示范村巩固提升、争先进位为一类党组织。

澄城县尧头镇注重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核心作用,建立党员联系群众制度,每位党员负责联系若干户村民,及时了解和解决村民的需求和问题。同时,通过“村民说事”平台,让村民参与到村庄事务的讨论和决策中来。

华阴市探索“一约四会两清单”自治路径,指导114个村制定自治章程,制定了9类73项村级小微权力事项清单和25项为民服务清单,激发基层自治活力。

过去一年,我市聚力“三治”融合,探索形成“一会一室两小组”“一核五会六个一”“三化同步、十村同建”等一批特色共治模式,韩城市“网格、分流、联动、精专”四联调解工作法入选全国“枫桥式”工作法。

过去一年,我市聚力移风易俗,以“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为抓手,打造临渭区“四送六进”文化惠民、富平县“怀德生日会”、大荔县“殡葬改革”等一批特色文明实践品牌项目。

“千万工程”经验的丰富理念滋养着渭南,江山如画今胜昔。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乡村振兴的梦想正逐步变为现实,一幅独具魅力的和美乡村新画卷正在精彩呈现。

编辑:王倩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