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2-10 09:31 作者: 记者 高娟 来源:渭南日报
对争议分歧较大、案情疑难复杂等案件召开听证会;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专家咨询委员、律师代表、基层群众代表等参加听证;集中听证、现场听证、上门听证,集体评议,既解“法结”又解“心结”……2023年以来,华阴市人民检察院共对50件案件组织开展听证,实现办案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助推社会治理的良好效果。
近年来,华阴市人民检察院把检察听证作为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治理、落实司法为民的重要举措,及时、有效、就地化解矛盾,让检察机关参与社会治理更加有精度、有力度、有温度。
“一把手”带头 “头雁”引领作示范
“谢谢对我娃的宽大处理,娃一定要珍惜这次机会,今后做一个对社会、家庭和自己都负责的人。”听证会上,孩子的妈妈激动地说道。
时间回到2023年10月30日,华阴检察院为落实对涉罪未成年人“教育、感化、挽救”方针,使其更好地回归学校和社会,由检察长主持,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侦查机关、教育局、法律援助律师等参加不公开听证会议,就涉案的未成年人拟作出相对不起诉和附条件不起诉决定,听取各方意见。会上,经与会人员的充分评议,一致同意对涉罪未成年人作相对不起诉和附条件不起诉,并劝诫涉罪未成年人以此为戒,做好人生规划、树立人生目标。
这是华阴检察院把检察听证作为基层社会治理“一把手”工程的重要一环抓好的鲜活例子。通过“一把手”带头听证,促进案结事了人和。
据了解,检察长所主持的听证案件,大多为难啃的“钉子案”“骨头案”。通过检察听证,不仅积极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更达到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检察长带头主持听证会彰显“头雁”风范,是深入具体办案的实际行动,是主动接受外部监督、提升司法公信力的有力体现。据统计,华阴检察院检察长主持召开听证6件,副检察长、检委会专职委员主持召开11件,以“关键少数”全覆盖,激励检察官积极运用听证程序审查案件,更好地履行检察监督职能。
除“一把手”带头外,华阴检察院通过强化考评引领推进检察听证常态化。华阴检察院制定《综合检察业务工作任务分工》,将检察听证纳入检察官业绩考评指标,推动办案人员形成思想重视、行动有力的工作格局。建立周通报、月讲评、预警通报等制度,及时分析研判听证工作进展和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措施,督促工作落实落细,推进检察听证常态化开展。
主动作为 提升检察听证规范化
11月,记者走进华阴检察院,该院技术部门负责人介绍,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设的华阴检察听证室,是全市首家具备直播功能的检察听证室,实现多屏同步显示、互联网实时接入、同步录音录像等功能全覆盖,确保整个听证过程全程无死角录音录像,实现了听证会全程留痕,全过程有据可查。这是华阴检察院听证高标准规范化建设的一大特色亮点。
近年来,华阴检察院不断完善“三项建设”,实现检察听证规范化,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公开、执法规范的需求,大力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法治化、专业化水平。
除了加大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外,华阴检察院还不断加强听证队伍建设。通过组织推荐、自荐报名等方式,确定了18名检察听证员,涵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业专家、律师、镇村干部、企业家等各界人士,满足各业务条线检察听证对不同领域听证员的个性化需求,为开展检察听证工作提供专业支持和有力保障。
同时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建设。出台《听证工作管理办法(试行)》,按照“部门提出、协同保障、专人办理、对口上报”的原则,细化听证人才库建立、文书规范、流程监控、质量评查、安保执勤等任务分工,部门联动一体推进听证工作有序开展。
因案制宜 有效化解社会矛盾
5月8日,华阴检察院组织听证人员实地查看长涧河堤坝塌陷现场和河道内垦种小麦的情况,让听证人员沉浸式感受河堤塌陷、裂缝的受损程度以及亟待修复的现实紧迫性,同时更直观了解检察机关公益履职的必要性,提高案件办理透明度,增强检察听证精准性。随后,行政机关积极表态,尽快确定方案,落实修复整改措施,保证河道行洪安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近年来,华阴检察院始终把听证的重点放在为人民群众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上,围绕案结事了人和这一目标,根据案件的性质、焦点问题制定方案,对症“下药”,认真开展每一场听证会,千方百计做好矛盾化解工作。
积极开展集中听证。选取故意伤害、交通肇事等基层频发、案情相似且具有代表性的案件开展集中听证,挽回经济损失,最大限度提升案件办理质效。
探索开展现场听证。选取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群众意见大、社会公共利益受损的案件,开展现场听证。在办理长涧河堤坝塌陷,裂缝行政公益诉讼案时,检察长亲自主持,把听证会开到污染现场,让社会公众更加直观感受到公共利益受损程度、行政机关履职情况和人民群众呼声,彰显检察监督的力度和决心。综合使用磋商、公开听证、公开宣告送达、人大代表监督等手段,督促形成整改合力,取得良好效果。
深入开展上门听证。选取控告申诉、涉及邻里矛盾等案件,灵活设置听证地点,把检察听证“搬到”家门口,通过释法说理化解当事人“法结”“心结”“情结”,将矛盾化解在源头、解决在当地。
“召开听证会不仅能让司法民主化、透明化,最大限度实现个案公正,还能集思广益,共同推进社会问题整改,让群众成为基层社会治理最大受益者。”参加听证会的一名律师说。
听而证,证而结,解决实际问题才是根本。今后,华阴检察院将在实现案结事了人和这一目标上,以做好矛盾化解工作为工作宗旨,努力通过检察听证解开当事人的“法结”和“心结”,使检察听证真正成为检察公信的“冶炼炉”、检群关系的“连心桥”、社会矛盾的“减压阀”、公正司法的“防腐剂”。
编辑:陈冰娟
上一篇: 加强法律宣传 做实民事检察
下一篇: 华阴检察开展国家宪法日集中宣传活动